找到相关内容108篇,用时6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(2)

    无相戒、定、慧则属于大乘佛教的诠释。在桑耶的辩论会上,莲花戒Kamalasila与智慧因陀Jnaentra加强智慧的分析与行持十善的重要性。此问很密切反映及辩论会的争点。Ⅱ. “凡夫”第四问:在浊...依唯识宗的渐教,在以前,菩萨不能被认为已至于有余涅槃(Sopadhi-sesa-nirvana)或无余涅槃的地位(Nirupadhi-sesa-nirvana),因基于若干原因,一切苦障尚未断除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445671.html
  • 大品般若经与大智度论中的菩萨

    须陀洹果位者,菩萨则为阿鞞跋致不退转。 共“薄地” : 声闻人指须陀洹、斯陀含,断欲界九种 烦恼; 菩萨则为“过阿鞞跋致,乃至未成,断诸烦恼, 余 气...因缘故,得神通”。 共“作”,于声闻为得阿罗汉,菩萨则为“成就佛 ”。 共为辟支佛,《大论》于此地,仅说明辟支佛 为缘觉之意, 但并未进一步...

    蒋义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345961.html
  •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

    或是重叠发起;或行者随较强势的境相先修,如烦恼炽盛,所以先于阴而观;又或者由于宿世已然研习过某些次第,所以今世未必从阴境观起;乃至因为就法性而言,十境一一即是法界,法界之外更无复有别法,因此不需要...品思惑 二 果 離垢(斯陀含向)斷1~2品思惑 ,斷六品思惑 明(斯陀含果)斷6品思惑 6、離欲 ...

    释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346009.html
  • 宗喀巴‘现观庄严论金鬘疏’‘大乘廿僧’释义(1)

    这种看法很正确。有些人(因为“光明释”的旧译本有误,便)认为师子贤的解释错了,这种想法很不合理;一位圆满通晓明的大班支达怎么可能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呢?  乙四、阿罗汉向(隐说,19)  已经断除有顶...四静虑、四无色,生梵众天乃至增善天,其次生空无边处乃至有顶,最后往生诸佛国土)’(注39)。经上所说的虽然是‘增善天’,然而解脱军于“论释”中却说:‘除净居外,生余一切处,后次第生于无色界’。所以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0946317.html
  • 憨山德清儒佛会通思想述评

    皆顺正法。所谓实际理,不受一尘;今事门头,不舍一法。” “圣人,涉世度生,世闲一切经书技艺、医方杂论、图书印玺,种种诸法,靡不该练,方能随机。”   、憨山之论中庸  在前二节,探讨了憨山对儒佛...台湾师大国文系教授。主要著作有《王阳明致良知说》《胡峰的心学》《儒家伦理学析论》《四书的智慧》等书及论文数十篇。  一、前言  佛学自汉代传入中国,儒、释、道三教或诤辩、或调和的关系,便成为中国思想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646867.html
  •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(1)

    千,庄严国土,其佛当寿十小劫。灭度之后,正法当住二十中劫,像法亦住二十中劫。”(大正九、八七上 ─ 下)  此外,卷之:  “尔时江河沙等,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,七宝为,地平如掌,无有山陵丘墟溪谷...摩天   菩萨───兜率天王   六菩萨───善化自在天   七菩萨───他化自在天   八菩萨───大梵天王   九菩萨───大梵王   十菩萨───摩醘首罗天   总之,   p. 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147536.html
  •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

    大毗婆沙论》对修所成慧的定义   (二) 《清净道论》对修所成慧的定义  四、 二论书对修所成慧摄于定的差异  、 以四善根探修所成慧摄于色界定的理由  (一) 四善根唯色界定系的理由  (二)...闻所成慧,其原因在于闻所成慧乃是通于的。12由于闻、思二慧并非本论的主轴,在此只作简单略述,待他日因缘具足时再另作一番探讨。  另方面,在《顺正理论》卷59中更举出了瑜伽师与毗婆沙师的譬喻,说明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2.html
  • 辨破《楞严百伪》——释愍生法师辨(2)

    今经撰为生越化,何得名化?又他化自在天者,自变尘外,亦令他变,故称自在。今经乃谓超化无化,亦为不伦,其伪八十五。  辨八十五  经云:“命终之后,生越化。”“越”者,是超越下天。“化”者,是变化欲乐具,为自受用,故名越化,即乐变化天。吕文谓:“今经撰为生越化,何得名化?”此是吕自不解。又“他化自在天”者,尘欲境,不劳自化,由他天变化,自己得以自在受用,故名他化自在天。经文云:“命终之后,...

    释愍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348789.html
  • 唯识论的价值

    的六波罗蜜多为行,以佛为果。  《瑜伽师论·本地分》的体系是十七,其中,(1)识身相应,(2)意,(3)有寻有伺,(4)无寻唯伺,(5)无寻无伺,(6)三摩呬多,7、非三摩呬多,...位”,即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的佛教信众;十、等觉是圣位中的菩萨位;妙觉是圣位中的佛位。  但唯识宗有四十一位和位之说。四十一位就是将十信归入十住位最初的发心住(这是《大智度论》就开始的),又将等觉位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849694.html
  • 《入中論 十品》之初探(下)

    謂與佛法最接近,速當證大菩提,依第五靜慮,般若圓滿,故於緣起真實無我性,現見無礙。捙為何第六有其重要性,因為此第六做般若為一切功德之引導,波羅蜜如五百人,若無慧為導,不能到出世聖果之止境。...因緣形奪●,約緣起無礙門●。然而這種見能使眾生對於有情的流轉根源,對自身起薩迦耶見,對諸法起自性見。在龍樹提出的「空」義下,使我們易對治這種薩迦耶見與自性見,使眾生免於流轉而得解脫。●探討《入中論...

    陳漢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950236.html